集采執行在即:國產吻合器企業「扎堆」搞研發,掀起變革風暴
發布時間:
2023-04-10 09:54
來源:
耗材集采已經進入深度擴圍階段。進口壟斷、非醫保報銷、民營醫院主導等一連串以往被視為集采真空層的限定要素,都沒有攔住帶量采購的腳步。與此同時,常態化集采徹底改變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軌跡,技術門檻較低、同質化競爭嚴重的領域率先遭遇降價打擊,一批企業扎堆殺入藍海市場,開展創新研發競賽。
對于國產企業而言,進口替代在集采常態化后成為可行性最強的戰略路徑。理想狀態是趕在大規模集采來臨之前,完成產品研發注冊,借帶量采購之勢實現更多醫院的覆蓋。
時間窗口的把握尤為關鍵。帶量采購強勢擴圍之下,所有頭部企業都在卯足勁地開拓增量市場。因此必須盡早布局,搶占先發優勢。
01
吻合器全面集采
國產VS進口,上演搶量大戰
從集采時間線來看,目前心內科、骨科仍是重點,普外科集采繼續擴大覆蓋范圍,神經介入、外周介入、神經外科、體外診斷試劑等領域即將開啟集采加速器。其中,吻合器、超聲刀、硬腦(脊)膜補片、疝修補耗材近期被國家醫保局點名,成為今年省級、省際聯盟耗材帶量采購「星標」產品。
上述品類中,吻合器集采率先擴圍。
福建省公布腔鏡吻合器類耗材省際聯盟集采落地時間,將于4月14日起執行中選結果。此次聯盟集采由福建牽頭,是截至目前腔鏡吻合器領域的最大規模集采,覆蓋全國近半市場,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湖北、廣東、貴州、西藏、陜西、甘肅、寧夏等省(區、市)均有參與。
執行環節的搶量大戰看點頗多。雖然集采歷來遵從以量換價的原則,但并非所有中選企業都能實現銷量猛增。過往的集采案例顯示,一些中選企業在集采后甚至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
因此集采中標從來都不是終點,要想在后續市場分配中打開局面,產品、渠道運營成為關鍵。
15省聯盟集采的中選企業中,強生、美敦力等跨國械企實力強勁,在腔鏡吻合器賽道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本土品牌在腔鏡吻合器領域的市場占比較低,但已有大量產品獲批。以派爾特、瑞奇、風和等為首的一批國內企業,逐漸形成了本土優勢,并在搶量大戰中躍躍欲試。
某種程度上說,行業已經來到加速國產替代的臨界點。集采之下,市場變革一觸即發。
福建聯盟集采規定,中選企業的獲得基礎量和調出分配量比例,由中選企業降幅決定。以腔鏡切割吻/縫合器+釘倉(釘匣)為例,在企業降幅≥80%的中選企業中,按企業排名進行采購需求量累加,達到50%所涉及的企業,其產品降幅≥80%的中選產品獲得參與相關產品剩余采購需求量分配的資格。
報價環節,國產優勢更為明顯。而這也意味著,傳統外資巨頭的部分市場份額將被出讓,頭部本土企業有望取得強勢增長。
02
「進階式」集采模式下
研發布局要趁早
耗材集采最初以市場競爭較充分、臨床用量大的品類為靶點,實現降價控費。隨著帶量采購的不斷深入,降價潮開始波及藍海市場。
在進階式集采模式下,能否合理布局產品線、加快研發上市節奏、拓展海外市場,成為國內第一梯隊醫療器械企業的重要考驗。對于國產化不足、增量預期較好的賽道,必須提早布局,搶在集采前上市進院,以贏得先發優勢。
以超聲刀為例,外資巨頭在該領域長期具有顯著優勢。2019年以前,本土企業在用于閉合血管5mm、7mm的高端超聲刀領域,基本沒有成熟產品。趕在2021年廣東16省聯盟集采啟動前,少數本土企業完成注冊,并且借集采之勢迅速打開市場。集采后,部分省份超聲刀國產占比大幅提升。
吻合器市場格局的分層現象較為明顯。傳統開放吻合器的技術門檻基本被突破,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分庭抗禮。腔鏡吻合器領域的國產占比較低,但已有大量產品獲批。電動吻合器站在技術迭代的最前沿,成為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其中,開放式吻合器最先遭遇砍價,電動吻合器的大范圍集采也已經到來。作為吻合器生產和使用大戶的江蘇省,腔鏡吻合器平均降幅79%,最高降幅達到91%。福建15省聯盟腔鏡吻合器集采包含電動吻合器,平均降幅相對溫和,達到55.52%。
搶先攻關電動吻合器的國產企業,已經嘗到了甜頭。目前僅風和、英途康、維爾凱迪三家本土企業拿到了電動吻合器三類注冊證,其中風和電動吻合器率先獲批,成為沖向行業前沿的排頭兵,福建15省集采醫院需求量填報也順利擠進了電動吻合器前三。
根據集采趨勢,吻合器領域帶量采購還將進一步深入。據筆者觀察,近期山東省已經啟動腔鏡吻合器(含電動)集采,京津冀“3+N”聯盟于今年1月開展了腔鏡吻合器(含電動)產品信息集中維護。
新一輪集采風暴中,進口主導的市場格局也將松動。屆時,已經將產品打磨完善、做好充分準備的本土企業,可直接進入更多醫院,擴大市場覆蓋,甚至還能夠帶動其他產品進院。
03
國產吻合器創新競賽
發令槍已響
耗材帶量采購橫掃全行業,同時也掀起一場指數級創新變革。
幾年間,幾乎所有已經形成規模的存量市場,都被降價潮波及。集采重塑行業生態,企業紛紛進入了尋找增量市場的大闖關。在新的游戲規則之下,聰明的企業都在努力跳出同質化競爭的包圍圈,加快創新研發節奏,調整營銷策略。
而行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前景具有較強可兌現性的藍海市場,成為搶灘頭號目標。
從某種維度上說,集采與創新相互成就。筆者梳理發現,自2020年腔鏡吻合器首次納入集采以來,2021-2022的兩年時間里,大批腔鏡吻合器、電動吻合器陸續獲批上市。猶如平地起驚雷,集采使日益內卷的國內吻合器企業更加意識到創新研發的重要性。
尤其在電動吻合器領域,部分本土企業正在加速沖刺。2020年,風和具有全電動預壓榨功能的一次性腔鏡切割吻合器Lunar I獲批上市,在CE、FDA獲證基礎上拿到了國內首張經臨床試驗驗證的電動腔鏡吻合器NMPA三類注冊證。全電動吻合器降低了臨床醫生手部的操作強度,凸顯更好的穩定性。經歷數年打磨,風和2022年推出了Lunar II全電動智能腔鏡吻合器,實現了智能化人機交互和吻合效率的提升。得益于突出的臨床效果,上市后廣受好評,已經覆蓋海內外諸多醫療機構。
該視頻已被發布者刪除視頻來源:風和醫療微信視頻號
據了解,最新一代Lunar II Pro也將問世,帶來又一次關鍵技術的突破革新:融合雙重壓榨技術和不等釘高設計,形成了更好的成釘和止血效果。此外還引入帶刀釘倉技術,針對一臺手術多次切割的極限情況,實現切割刀不重復使用。
自成立以來,風和十余年間扎根微創外科領域,持續推動創新研發,獲得良好的臨床反饋和海內外市場反響,產品已準入全國超過1000家醫院,熱銷90多個國家。
近年來,微創外科迅猛發展,不過仍有許多臨床需求未得到滿足。風和不斷創新和改良優質產品,助力微創外科發展。除最新一代全電動腔鏡吻合器外,不久也將正式推出一次性連發施夾鉗、一次性可筋膜縫合穿刺器等創新產品。
作為微創外科領域的常用產品之一,高分子結扎夾以往多采用單次擊發方式,傳統單發施夾鉗夾閉血管時,術中需要反復取出體外裝夾,增加了手術時間和手術風險。風和QuanClip一次性連發施夾鉗可實現連續施夾,節省手術時間的同時還能更高效地處理意外出血。
在腹腔鏡手術領域,腹膜層的縫合操作困難,穿刺孔疝難以杜絕。針對這一臨床痛點,風和研發的Metcha Trocar一次性可筋膜縫合穿刺器,兼具穿刺和筋膜縫合功能,也解決了傳統筋膜縫合的操作繁瑣、難度大等弊端,縮短切口縫合時間,降低縫合難度,從而進一步有效預防穿刺孔疝的發生。
縱向來看,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與臨床需求相互促進、不可分割,佼佼者必定是始終關注臨床所需、堅持為臨床賦能的創新型企業。而在集采新生態下,本土創新型企業的靈活性和生命力將更加凸顯。
聲明:此篇文章受眾僅為醫藥、醫療等健康產業專業伙伴,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使用,不針對普通消費大眾。
相關新聞
湖南潤蓓醫療閃耀亮相——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
4月8日至11日,備受全球業界翹首以盼的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璀璨啟幕。湖南潤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攜旗下多款明星產品驚艷亮相,其創新成果與卓越品質迅速吸引了國內外參觀者的目光,成為展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0月12至15日,萬眾矚目的第90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隆重舉行。近4000家品牌企業將攜數萬款產品集中亮相,匯聚醫療全產業鏈的全球前沿科技成果。
耗材集采已經進入深度擴圍階段。進口壟斷、非醫保報銷、民營醫院主導等一連串以往被視為集采真空層的限定要素,都沒有攔住帶量采購的腳步。與此同時,常態化集采徹底改變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軌跡,技術門檻較低、同質化競爭嚴重的領域率先遭遇降價打擊,一批企業扎堆殺入藍海市場,開展創新研發競賽。
湖南潤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電動吻合器研發生產企業,率先取得所有相關資質證照以及產品國家醫保編碼,已完成全國十余省市掛網準入!產品技術質量過硬,市場全面布局爭先,誠邀有志之士攜手,合作共贏行業新風口,乘風破浪主沉浮,共創事業贏未來!